芦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5镇4乡,人口30万。该县瓷土、煤矿资源丰富,瓷土储量超10亿吨,煤炭储量2000万余吨。电瓷、煤炭、水泥和鞭炮焰花曾是该县四大传统产业,由于瓷土、煤炭的无序过度开发诱发地面沉陷、山体滑坡,电瓷工业和煤矿开采产生的大量废弃电瓷、煤矸石,电瓷、水泥燃煤炉窑产生大量废气、烟尘等等,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十六字方针”战略部署,通过下好“严”“治”“转”三步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崛起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省首批低碳经济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批荣誉称号。
一、严字当头,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芦溪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0.81%,素有“山水之城”的美誉。该县历来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严把环保审批关、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考核,构筑起一道道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屏障”。目前,该县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乡镇2个,省级森林乡镇6个。
(一)严把环保审批关。项目审批方面,该县坚持做到“五个坚决不”,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引进;环评审核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落户;“三同时”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启动;在线监测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放行;没有达到环评标准的,坚决不生产。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了污染物排放,为全县百姓守住了一方蓝天白云。同时,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全县共检查企业202家,立案25件,关停违法排污企业5家。
(二)严守生态红线。该县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初步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台了《芦溪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建议方案》,坚持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环境保护的硬要求、硬指标,严守环境质量的底限、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
(三)严格生态考核。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个人考核评价和离任审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格问责。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网格化管理、账单式跟踪、动态化督察机制,按照“地域相邻、构成相似、方便管理”的原则,确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设置了“五员”(即: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调解员、网格信息员),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治理为先,全面修复生态环境
该县通过全面实施封山育林,规范煤矿瓷土有序开采,严格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等有力措施,治理好了山与水、“天与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芦溪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空更蓝了,人民的家园更美了。
(一)治好山。芦溪境内武功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袁河发源地。为保护好这一青山绿水,该县于2009年起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坚持封山育林与造林绿化并重,山上造林与山下绿化并举,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近5年来,该县共完成造林14.6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同时,该县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试点治理工程,严厉打击瓷土、煤矿等非法开采行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治理区生态环境。
(二)治好水。芦溪地处袁河源头,境内山口岩水库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总库容1.05亿立方米,为萍乡城区居民提供90%以上的生活用水,是萍乡人民的“大水缸”。该县通过建立环保环评审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水源保护区日常巡查和监测制度,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山塘水库退养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采沙,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水资源红线管理。投资3215万元,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5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12%。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3处人工湿地,建成3座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日处理生活污水50吨。目前,该县出境断面水质的COD、氨氮和总磷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水质标准。
(三)治好地。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农村生活垃圾环卫城乡一体化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抓好了原萍乡市天东电器公司、原张佳坊乡铬黄厂等5个重金属历史遗留点综合治理项目,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抓好“百村万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网格化管理推动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五城同创”,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芦溪大地处处添新装换新颜。
(四)治好空气。近年来,该县狠抓落后产能淘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拆除电瓷行业倒焰窑197座,淘汰10万吨落后水泥生产线6条,关闭15万吨焦碳生产线1条,新建各类环保窑炉126座。加快电气化县建设,每年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染物排放量662.58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976.47吨,氨氮70.41吨,二氧化硫557.06吨,氮氧化物173.12吨。
三、转型为主,着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保护生态绝不意味着不要发展。芦溪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构建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
(一)围绕打造世界领先的电瓷产业基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电瓷产业是芦溪的百年传统产业,也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于2014年列为全省首批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之一。该县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先后引进中材高新、宝安新材料环保蜂窝陶瓷、华维电瓷、泉新电气、爱瑞达电瓷电气等大型电瓷企业,打造了全国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强化了科技、人才、资金等对电瓷产业的支撑,产业发展捅破了“天花板”效应,形成了强大的蝴蝶效应和乘方效应。今年1-9月,该县电瓷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势头,实现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18.2%;创税4.57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县共有9家企业进入国家电网采购名录,占全国的9/22,3家企业进入铁道总公司采购名录,占全国的3/7。
同时,该县借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形成了以华能安源电厂、方大新能源、中科能源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中材风电叶片、江发发动机等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秦润生物、圣霖药业等为龙头的生物技术产业,形成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交相辉映的良好格局。
(二)围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 杜仲生猪、武功紫红米、脆肉鲩鱼、武功绿茶、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六个一”农业特色产业,抓好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花卉苗木基地、火龙果基地、石斛基地等园区基地建设,打造了“隆盛生态庄园-大富乳业-蓝莓基地-和平生态-银河杜仲生态园-宣风苗木基地”等集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走廊,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循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截止目前,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20家。全县共建立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标准化产业基地376个、面积45万亩;建成省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培育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23个、有机产品2个。
(三)围绕打造全国著名的现代旅游胜地,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以武功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依托“一城一园两水”(即城西生态新城、武功山文化产业园、武功湖、西海温泉),打造“两条风景带”(即芦万武观光养生休闲带、芦新武红色文化体验带),深入挖掘整合特有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推动山上、山下旅游资源无缝对接,打造旅游特色品牌。目前,该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省4A级乡村旅游点4家,3A级乡村旅游点2家,大小农家乐500余家,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生态旅游”已成为推动该县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