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萍乡市政府门户网 | 添加至收藏夹
首 页 办公室简介 工作动态 政府文件 政府会议 政务信息 督查工作 电子政务 应急管理 规章制度 机关党建 学习调研 才艺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调研 >> 学习活动
芦溪县银河镇探索搭建干群“连心桥”之路
发布日期: 2016-04-17 15:44:00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心系百姓  手有技能  脚沾泥土

刘铸

  一、背景 

  银河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南部,芦溪县东部,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居全县第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传统农业大镇,素有“萍乡粮仓”之美誉。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民、社会和谐、环境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84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同比增长16.2%;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7000万元。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的芦溪县银河镇,银河镇党政班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根据群众所反映的需求,逐步意识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进入新阶段和的背景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干部与群众联系不紧密,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摆在银河镇面前亟须解决的难题。2014年10月份起,银河镇党委立足镇情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干部技能化,农民知识化”工作。镇党委围绕“双化双接双赢”(双化:干部技能化、农民知识化  双接:点对点结对帮扶、组团服务结对帮扶  双赢: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主题,依托结对帮扶、组团服务“两个抓手”,按需设置了服务型、引领型、创新型“三型支部”,开展了产业规划、农技创新、产品流通、综合保障“四个培训”,做到了与技术、资金、销售、政策、项目的“五项服务”,实现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态建设得到新发展、农业支柱产业〔杜仲猪、无公害蔬菜、超级稻、花卉苗木、有机茶〕发展迅速,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六大目标。带着推动党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的目的,银河镇对当前开展的“双化”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做法 

  为进一步改进作风、服务群众,银河镇着力打造一个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助推发展为重点,搭建干群互动交流的平台。组织机关干部先学一门实用技术,再用所学技术服务于群众。 

  1、摸清干群情况,让群众需求和干部特长实现“无缝对接”。将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按照群众需求选学技能,同时摸清干部兴趣特长,使干部帮扶群众能有的放矢。一是开展群众需求调查。利用“下访听诉”活动,民心民声电子互动平台,微信群等,广泛收集、梳理汇总群众种养现状,深入了解群众困难、需求。二是开展实用技能调查。制作《干部专业情况登记表》、《干部选学农用技术表》供干部填写,摸清干部已掌握哪些实用技术、最愿意学习哪些实用技术。根据群众需求和干部专业特长、学习兴趣进行匹配,将干部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 

  2、畅通学用渠道,让技术学习和基层实践实现“有效结合”。坚持以集中培训为主,以专家辅导、个人自学、基地实践、现场观摩为补充的学习培训模式,提高学用效率,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是确定“四大课程”进行培训。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本地传统产业特点,确定了包括水稻种植、蔬果种植、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在内的产业规划、产品流通、农技创新、综合保障等四大方面的技能培训课程。二是搭建与农业专家的网上沟通“桥梁”。目前已收集到包括种养、育种、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45位农学专家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干部将在学习技能、实践锻炼、帮扶农户中遇到的难题收集成文字影像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向农学专家进行沟通请教。三是形成“一村一基地”实践锻炼平台。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确定镇农技站实验基地、杜仲公司、绿行农林等为“学习技能”实践基地,确保每一名干部都有学习农用技术的实践锻炼平台,使活动长久有效开展,形成常态机制。 

  3、明确责任分工,让组团服务和结对帮扶实现“双轮并驱”。坚持将干部学用技术成果进行整合优化,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种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一是开展分班组团服务。以四个服务型支部为抓手,按照机关干部自身优势,分类组团编班,分别进行产业规划、产品流通、农技创新、综合保障四个方面的服务。二是进行“点对点”结对帮扶。对农业企业、种养户进行点对点服务。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要联系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位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联系1户种养大户。三是做到五项服务。技术服务。从品种、技术改良、新型技术的引进、交流合作和自主研发,提高质量和产量,走科技新农之路。资金服务。以财政、金融部门为依托,搭建融资平台,与银行对接,为农户提供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担保贷款等贷款服务。销售服务。了解、掌握农业市场行情,搭建销售平台,让产品进入超市、单位食堂,帮助农户拓展销路。政策服务。紧密关注、响应、传达国家方针政策,利用国家、省、市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向利好产业方向发展。项目服务。根据市场行情,帮助农户选取种养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农业开发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 

  4、健全制度机制,让日常监督和年终考核实现“双管齐下”。镇党委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确保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制定了管理制度、日常学习制度等,采取发送连心卡、向群众公示结对帮扶表等方式,将干部姓名、岗位职责、掌握技术、联系方式等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和管理。二是加强督促检查。镇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督查组,采取检查学习笔记、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不断传导压力。三是加强典型引导。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形成学技术、争先进的氛围。下一步,将组织“学习技能”比武、评比“学习技能标兵”等,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四是加强考核激励。召开述学述用评议会,参学干部就参加活动情况进行陈述,接受群众评议。并将评议情况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作为年终评奖评优的重要标准之一,考核情况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初步成效 

  开展“双化”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干部本领“恐慌”,弥补了干部技术“短板”,让干部会讲农话、懂农活,促进了干部增才气、接地气,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发展。 

  1、提升了干部为民服务本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镇党委收集到群众反映干部不懂农活、不讲农话现象的意见,通过“双化”工作的展开,使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户家中,亲身体验农民辛劳、种养不易,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帮助群众办事解难中提升了本领。 

  2、带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银河镇将农民增收致富与干部帮扶捆绑在一起,通过组织干部学用技术,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解决了过去农民缺政策、少资金、不懂市场难脱贫问题。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帮扶干部共引导扶持200余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新增养殖户40余户、种植户30余户,新增超级稻、油茶、油菜等种植业面积一万余亩,生猪、肉牛、蛋鸡、蛋鸭等家禽养殖10万头(羽)。 

  3、加深了干群鱼水之情。帮扶干部利用所学技术,手把手地传授致富之技、面对面地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在帮扶和交往的过程中,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干部少了怀疑、多了认可,有难事先找干部帮忙,有心事愿与干部倾诉,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4、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银河镇把“双化”工作作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路径,突出服务群众增收致富这个主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技术,带头服务群众,带头推动发展,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强化了群众观点,有力地提升了党组织服务发展的功能。 

  四、启示 

  通过深入开展“干部技能化、农民知识化”工作,给了我们以下几点有益启示。 

  1、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必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群众期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更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银河镇让干部学技术,为群众用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工作目的、工作举措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必须首先了解群众需求,按需办事、量体裁衣,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惠及于民、取信于民。 

  2、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必须找准切入点着力点。银河镇结合实际,以“双化”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引导群众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实践证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只有紧扣实际,深入调研,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深受群众欢迎、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3、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必须把基层实践作为必修课。银河镇把广大农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将广大干部放到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有效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才干。实践证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关键要让干部能够下基层、乐于下基层,让下基层真正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必修课”。 

  4、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必须树立“可持续”理念。银河镇开展“双化”工作,克服了以往干部帮扶钱到物到人不到,当“甩手掌柜”的现象,将帮扶工作由“全面服务”转变到技术服务、由重输血转变到重造血上来,使干部真正沉下去,成为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使群众真正富起来,走上一条长期发展的致富路。实践证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不能囿于短期效应,不能浮在面上不沾土气,要结合实际,找到一条管长远、管根本可持续改作风之路、可持续促发展之路。(作者系芦溪县银河镇党委书记) 

 

 

 
主办:bet1365网址  运行维护:萍乡市政府网站服务中心
赣ICP备05006704号